计算机研究生到底该怎么读-简书(计算机研究生分数线)

本博客采用创作共用版权协议, 要求署名、非商业用途和保持一致. 转载本博客文章必须也遵循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的创作共用协议.

从开始走进久经历史的大学, 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计算机研究生到底该怎么读大学. 经过接近一年的沉淀, 我又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或者这次会给自己一个答复

研究生生涯大多二至三年, 一些外校考入的学生, 在研究生生涯中真正学术科研实践, 满打满算也就是二年(第一年要上课修够毕业学分, 第三年不准备读博的必须准备实习和找工作了), 在师兄的统计中, 大部分的科研时间都是研二短暂的一年(更多的是因为要达到研究生毕业要求)

三年时间, 不算短不算长, 大概有人生的1/25之一, 可仔细思考一下, 我们想要得到什么, 我们通过科研能够得到什么.

什么是科研?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百度百科(这么low竟然出现在这里)

在我看来科研是一种基于理论的实践
科研是通过阅读已有, 发现其中的缺点进行改进
又或者头脑风暴, 思考出一种崭新的方法

走进我梦想中的大学, 却发现我跳脱的性格却与这所大学的学术精神格格不入, 这令我急躁又沮丧. 走进这所大学已经有近八个月了, 我承认我还不能够全面了解这所大学的所有, 我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聪颖闪光的孩子, 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有一个真正老师, 耐心的带着我走入学术的兴趣之门,却始终没有找到. 在简书上看到的这篇文章一个计算机学生的焦虑、旅行和信仰却让我羡慕, 遇到一个领路人该有多幸运, 一生中又能遇到几个贵人.

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想问, 那些每天在实验室看论文的博士师兄们, 你们真的有热爱学术吗? 还是为了毕业而学术? 我还没有答案.

一年下来, 论文也读了很多篇, 也学了很多知识, 我忽然意识到, 自己跳脱的性格或许并不适合学术吧. 怎么样才适合科研? 在我要看, 首先要有一颗沉静, 不闻外物的心, 然后要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 我想这并不是研究生短短三年能催生出来的吧, 急躁的社会, 我们应该慢下来沉淀, 有句话说: 慢有时候才能更快.

曾经看过一句话: 研究生写论文, 大多数不懂得先对课题进行充分地、独立得思考, 而是一上来就猛查一通文献, 看别人用什么方法, 套什么理论, 自己就立即照葫芦画瓢, 仿制一通. 我认为这种行为并不能推进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演变.

前段时间在知乎看了一个问题, 对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如何能在本科三年级就发表论文?. 没有什么东西是平白获得的, 想想我一年的学术之路, paper and paper and paper, 一些不懂的知识就囹圄吞枣的过去了, 到最后依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 我是搞无线传感器网络的, 没有什么基础, 没有引路人, 而我自己由于刚开始就对学术的排斥(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从来没重视过这个问题, 无论什么东西, 都首先要有底层知识, 才能改造上层建筑, 如果连基础的底层理论都不懂, 又怎么去改进上层的学术理论呢? 有那么一刻我懂了, 然后我发现已经晚了, 我已经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

我的研究生生涯到底该怎么读?
前两天刚好看到了一个大神不是我干的, 我不知道他因为什么导致研究生生涯的提前结束, 但我很敬佩他的勇气.

我到底该怎么读研究生?

每当人期望一件事, 最终通过努力达到后, 可能会发现和自己想象中差的好远, 可能是因为期望太高, 也可能是别的吧. 我浅显的认为我的学术生涯就要结束了, 又或者像师兄说的你什么时候开始过学术呢?, 剩下的时间我想尽力发展自己的兴趣.

那么到底是:

前端开发?
后端开发?
移动端开发?
全栈开发?
爆栈开发?

为什么那么多选择, 就像简书中那篇文章一个计算机学生的焦虑、旅行和信仰中说的

计算机研究生到底该怎么读-简书(计算机研究生分数线)插图
当你不知道该选哪个的时候,并不是有太多的选择,而是你自己根本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确实, 我还不能够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但我确信我能够在剩余的研究生生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年轻就该多折腾, 折腾多了自然找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了

想起来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后端开发, 毕业的时候都一窝蜂的涌去后端开发, 不知道是一种怎么样的悲哀.

你不需要太优秀, 只要每天都在充实的进步中度过.如果瞻前顾后太多反而会死于平庸。这么多事情哪些是你心里不情愿但是迫不得已要去做的?哪些是你内心深处最真的渴望?想清楚了也就不怕了。

五年后, 十年后, 甚至二十年后, 再回头来看这次决定, 不知道还是不是如此明智.


半年后更新:

从上一次完成这篇文章到目前已经有半年多了, 我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继续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至少现在我坐在startup中收获是开发的兴奋, 上线的喜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