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科学家精神生工学院组织23级研究生参观泰州国家级科学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为引导广大研究生学习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生工学院面向全体研究生开展“追寻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号召研究生利用暑期寻访家乡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或访问身边的大科学家。
学院组织泰州地区23级研究生新生帅文静、拜玲玲、栾思捷、陈剑琨四位同学进行专题社会实践赴泰州姜堰院士故居参观学习,探寻泰州姜堰三院士对科学艰难的求索之路。
李德仁,1939年12月31日出生于江苏泰县,籍贯江苏镇江,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
李德仁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199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0年担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2年获得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荣誉会员”称号;2013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2017年获得第八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2022年获得布洛克金奖。

李德毅,1944年11月28日出生于江苏泰县,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少将军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总参第61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

李德群(1945年8月7日-2022年9月5日),男,汉族,江苏泰县人,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德群长期从事塑料注射过程计算机模拟和模具cad/cae/cam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李德群1968年大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冶金系;1981年获华中工学院塑性加工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一直留校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访问学者;2001年至2006年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7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旧居位于里下河地区古老水乡溱潼古镇,这里四面环水,港汊纵横。溱潼古镇安静地坐落在密布的水网中间。深巷幽居,麻石当街。水环境造就了水文化,溱湖水的灵秀之气滋养了聪慧勤奋的溱潼学子,形成了古镇独有的书香氛围。
首先进入“院士旧居”可以看到睿园,园里种植了许多植物,环境宜人。随后再向里走就到了院士陈列馆,主要陈列展示了三位院士幼时经历、求学片段、生活雅趣、投身科研报效祖国的故事,营造沉浸式的体验。家风家训馆位于西边,以弘扬传统家庭美德、传承院士科学家精神为主题,配套建有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等互动场所,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发愤图强……”等80个字的李氏家训,表达了李氏族人特有的情怀,贯穿了院士三兄弟勤学、善思、创新奋斗的一生,为后辈为人处事的规范,树起了自我修养的标杆。
目前,院士旧居每年吸引省内外前来参观学习的单位团体达上百家、访客1万多人次。2018年,溱潼李氏80字家训成就“三兄弟六院士”的科学家精神受到中纪委肯定,并予以专题推介;2021年,院士旧居入选首批“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同时,它还是“新时
探寻科学家精神生工学院组织23级研究生参观泰州国家级科学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插图
代江苏省家教家风实践基地”“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江苏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其形成的文化和影响如今也正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报效祖国。
这次暑期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优秀的科学家们,在各自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这些卓越的成就,不仅打造了我国的科技强国地位,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除此之外,我更是被各位院士的抱负和奉献精神所感动。20世纪上半叶,我国面对着百废待兴的状况,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技建设,每代院士们不辞辛劳,为我国的事业默默奉献,他们始终坚信着自己的创新。
“他们说”
part01.
科学家精神也包含了科研报国精神。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更要大力弘扬科研报国精神,要扎根学术、潜心科研。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科学充满未知,探索永无止境。在科学家精神指引下,我们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肩负起历史重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书写报国故事。
————生研2303栾思捷
part02.
矢志为国,李德群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书写担当。李德群始终以国家为重、与时代同行,把忠诚镌刻在科研事业上,用尽责担当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或许我们不能像李德群一样科技报国,但李德群的爱国情怀将会是永远激励我们的“不灭之火”,始终将对党忠诚“置顶”心间,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
————生研2306拜玲玲
part03.
在此次“追寻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活动中,我参观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一门三院士”的院士故居。在古朴雅致、宁静清幽的“院士旧居”里,“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尊师益友、孝德永彰、发愤图强……”等80个字的李氏家训令我印象深刻,这些也许正是烙印在三位院士的心灵深处,引领他们正确前进方向的明灯。家训是一个家族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树立“大民族观念”,求同存异,守正创新。
————食研2301帅文静
part04.
“爱我中华、兴我家邦”是李德仁院士的家训,也是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坚守的信念。我们应该积极地为实现祖国富强而奋斗,努力地投身伟大的科学研究,自信地弘扬科研人员刻苦无私的精神,自发地凝聚前辈们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药研2301班陈剑琨
图文编辑:孟琪
文字:栾思捷、帅文静
视频:拜玲玲、栾思捷、陈剑琨
审核:徐元龙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