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狂背!——考研政治分析题考点汇总(马原部分)!

01 马原
1、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重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 律。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人与自然的关系:(分析+热点)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基础 实践是使
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 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规律的存在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人可以在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 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改造自然,同时改造自己。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 并不单纯是自然系 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 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恩格斯也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随 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拓展和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性。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 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分析) 第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4、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析重点) 第一,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第二,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重点)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 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分 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两种基本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公粽号:程橙子同学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
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分析重点)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 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得到发展。
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 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 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简单来说可为“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
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 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
考前狂背!——考研政治分析题考点汇总(马原部分)!插图
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 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 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分析重点)
主要矛盾: 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 是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次要作用的矛盾。
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 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9、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产生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一个人的知 识,不外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就知识的本原来说,任何知识都不能离开 直接经验。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源头活水。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 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 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公粽号:程橙子同学
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为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 的结果如何而定。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10、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分析+热点)
感性认识的概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 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概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 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 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 性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
第一,对象不同。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内部联 系的反映。
第二,形式不同。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而理性认识包括概念、 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第三,特点不同。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而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 和抽象性。
相互联系:
首先,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其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最后,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 一的基础是实践。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 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11、 认识的影响因素:(分析重点)
(1)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等。
⑵ 非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联想、 想象、顿悟、灵感等认识形式也属于非理性因素。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激 活作用、驱动作用和控制作用。
12、 认识的两大规律(分析+热点)
⑴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 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
⑵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 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初级阶段 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13、真理与谬误(热点)
(1)?谬误的概念:?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歪曲反映。
(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 由于真理与谬误的区分取决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 与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相互联系: 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 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 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在一 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 谬误变成真理
14、真理的检验标准。(分析+热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逻辑证明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逻辑证明是探索真理、 论证真理的方式,是正确思维和表达的必要条件,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 确定性的统一。
1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分析重点)
真理尺度:?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
价值尺度:
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 值。
二者的辩证关系: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必须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