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科研团队超7成考研成功西安交大、华科同济、厦大…(湖北医药学院科研成果)

青春不负 未来可期 2020年毕业季,湖北医药学院精准医学科研团队中本科毕业生超七成考研成功,分别被西安交大、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他们师从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生导师、freescience联盟创始人孙敏博士。今天,他们中的五位优秀毕业生将畅谈各自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为湖医药学弟学妹们提供参考,这也是孙敏博士给他们布置的“最后的作业”。1、第一临床学院 麻醉学 杜梦宇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绩点3.85,班级排名第一。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科研方面,2018年申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并在项目中担任队长。本科期间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两篇(survivaland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irt1 expression in cancers: a meta-analysis [j].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9, 10:121.(第一作者,影响因子 3.634, pmid: 30930849doi: 10.3389/fendo.2019.00121医学 2区) 和 survival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ncrna sox2-ot and itspotential target gene network in various cancers. front. genet. | doi: 10.3389/fgene.2019.01375,影响因子3.517)。科研学习感悟:大家好,我是杜梦宇,是湖北医药学院2015级麻醉专业的一名学生。自入校以来,我就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生的目标,并不断为之奋斗。大学期间,我一直都以最严谨的态度对待科研,并将自己的满腔热情投身于科研生活中。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在学长的 助下认识孙老师,并加入湖医药精准医学团队,顺利成为我们团队的第一批成员。自从加入了精准医学团队,我便真正接触到了科研,从最初的查阅文献、筛选文献,到后来阅读英文文献,再到各类数据分析软件的学习,每个阶段都是对我能力的一种升华。团队成立之初遇到的困难很多,例如学习方向不明确、内容不具体,活动场地的匮乏等等,但是我们从未想过放弃自己的科研道路,我们在精准医学这条道路上不断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也正是因为之前的不放弃,我们现如今才能拥有如此成熟的团队。我觉得大家很幸运,因为大家在本科期间,已经接触了很多研究生才会接触学习的内容。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数据分析十分枯燥,但是科研从来都是枯燥的,因为我们永远在面对一堆并不可爱的数据,反复进行同样的工作,时间可能会消磨我们的热情,但是绝不能让时间把我们的梦想也磨灭。人生的每一步都可以称作财富,总有一天它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你,印在脑海中的知识从来都不是无用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希望我们团队从现在开始也能像朝阳一样发光发热,希望团队的每个人,都能保持科研的初心,成为更好的自己。2、第一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 汪学琦厦门大学研究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获得两次校级奖学金,优秀团员。2018年申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参与发表sci论文一篇(survival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ncrna sox2-ot and itspotential target gene network in various cancers. front. genet. | doi:10.3389/fgene.2019.01375 影响因子3.517)科研学习感悟:一转眼就毕业了,回顾过去的五年,忙碌而充实,我感到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大三时加入精准医学团队,这个团队是由孙敏博士创立的,孙敏博士科研业务能力很强,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道理。有机会进入这个科研团队,极大的丰富了我的课余活动,锻炼了我的科研能力。同时也使我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我以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孙老师对科研事业的深深热爱以及他的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对我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以及个性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的。在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时,孙老师从选题及研究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一直以来给与的培养、教育和关心,孙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科研预见力以及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无不深深的感染着我,这将使我终生受益。进入这个团队,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从最初的6个人,到最后发展到30多人。团体里面,每个人学习能力都很强。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也慢慢对学习和学术感兴趣。在这些团队成员的带领下,不管是从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遇到问题时,大家都勇于发言,及时解决问题,在孙老师的指导下,团队中很多同学以第一作者发表了论文。老师也教会了很多科研知识,从meta分析到生物信息学。生活方面,鼓励我们要有敢于拼搏,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学习和科研上能力的提高,非常感谢孙老师一直的培养和教导,如果没有进入这个团队,我不知道大学还有没有意义。没有孙老师的细心指导,我都不知道我能学到这么多的科研知识。在科研团队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最后希望在团队的学弟学妹们,科研学习是漫长的,科研产出也是漫长的。不要放弃因为没有科研产出而退出团队,这将会是你一生的遗憾。不只是失去了一个科研学习的机会,而是失去了一个改造自己,创造未来的机会。孙老师有能力也有实力,带领团队走的更远,飞的更高。3、第一临床学院 临床医学 张健华中共党员,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在大学期间,曾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通过英语四和计算机二级,年级排名前百分之五。参与发表sci论文一篇(survival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ncrna sox2-ot and itspotential target gene network in various cancers. front. genet. | doi: 10.3389/fgene.2019.01375 影响因子3.517)科研学习感悟:2017年非常荣幸,在汪学琦的引荐下加入了这个我们这个团队。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不仅拥有一大批学习成绩优异,个个都可以堪称为学霸级的队员,而且还有一位甘心付出、认真负责的博士生老师。正是因为如此,由于我当时进入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所以在面对这一群优秀的成员的时候,内心难免会一丝的紧张与不安。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这个团队的成员与老师是非常团结、和蔼可亲、乐于助人、有上进心的。所以我很快就适应了在这个团队的学习与生活。我想这也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所需要的品质。在这两年多的学习中,我们的孙博士可谓是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与脑力,为我们无偿提供场地、提供资源,录课程、讲课程。经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为我们我们讲解课程,甚至把宝贵的周六周天也用在了培养我们身上。在学习科研的过程中,孙老师,总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授课,最常见的例子,比如说孙老师常用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进行比喻,以替代晦涩的科研术语。从而让我们在这段时间中掌握了许多知识,从一个科研小白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的科研基础的小白。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网状meta分析、什么是生存预后分析、什么是生物信息学,以及各种统计学软件的使用、各种图表的绘制,数据的提取、文献的分析。未来做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科研之路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说是为了我们整个人生的成功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非常感谢孙博士以及各位同学的 助。由于我马上就要毕业了,所以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在跟着我们孙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科研能力与科研知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孙老师那种对科研的态度,那种吃苦耐劳,那种钻研的精神,做任何事都一样,如果你不全心投入,是没有收获的。所以希望我们大家跟着孙老师一起努力,把我们这个团队打造的更加强大,更加具有影响力,有拿的出去展示的资本与实力。下面,压轴,鱼和熊掌兼得者!!!4、第一临床学院 麻醉学 查进 韩梦琪查进,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韩梦琪,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在班上,他们皆连续多年获得校级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四篇(aneight-lncrna signature predicts survival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comprehensive study based on 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andcompeting endogenous rna network.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9;175(1):59-75.doi: 10.1007/s10549-019-05147-6.影响因子 3.471, survivaland clinico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sirt1 expression in cancers: ameta-analysis [j].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19, 10:121. 影响因子 3.634, 、association between rfc1 a80g polymorphism andthe susceptibility to 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ameta-analysis. ann transl med 2019;7(23):721.影响因子 3.689,survival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implication of lncrna sox2-ot and itspotential target gene network in various cancers. front. genet. | doi: 10.3389/fgene.2019.01375 影响因子3.517)。科研学习感悟:查进:时光太瘦,指缝太宽,转眼间已大学毕业,三年的科研团队时光匆匆而逝,回首在湖北医药学院精准医学团队里学习成长的过程,心中不胜感慨!2017年5月,既是师兄也是挚友的朱鸿瑞学长,向我透露有一位科研大牛——孙敏老师将会进入我校附属太和医院上班,这位老师有意愿在学校成立本科生科研团队,未等学长讲完,怀着对科研学习无限憧憬的我立马表示想加入团队,最终如愿同几位不同专业的优秀同学成为了团队的初代成员,也开启了跟随孙敏老师进行科研学习的三年之旅…..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团队在成立之初面临着诸多难题,授课培训场地设施缺乏、本科生上课时间不统一以及孙老师临床工作繁重等问题,授课场所依次变换包括图书馆自习室、病理学教研室、“303小房间”、临床技能中心自习室、麻醉研究所会议室,一次次转场,一次次时间协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团队的管理与建设日臻完善。团队成立至今,经历过几次人员的扩招,成员从最开始的我和几位优秀成员组成的初代目扩编到了现在三四十人的主力军,小组分配也从最初的几个人的综合组到现在的网状meta组、生存预后组、生信组三个大组,不同小组各有专攻,小组内成员分工逐渐精细明确。在授课模式上,从最开始的孙老师统一授课、手把手教学,到后期的组长培训、一对一 扶讲解,团队成员的成长速度逐渐加快。团队成立至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进步,中间有艰难摸索,也有曲折探路,但是集体与个人的进步收获是整个团体不断发展的璀璨见证!三年的科研时光,带给我的不光是科研思维与技能上的提升,更是对我信念与恒心的不断磨炼,从一开始的对科研无限憧憬到中间的自我怀疑再到后期的无比坚定坚持科研学习,科研学习进步之路更是我内心不断强大的必由之路。团队成立之后,孙敏老师带领我们从理论知识进入实际操作,从文献检索到stata、review以及r软件的使用,从阅读文献到提取数据,从读图到作图,从meta分析到生物信息学,不断地去汲取科研知识,不断去充实自己空白的科研思维,我也从最初的白纸一张到现在略知一点,尽管只是半只脚跨入了科研学习的大门,但这样的一步正是我如今坚持科研学习的强大助力。三年里,有很多同学进入团队而又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走下去,替他们觉得可惜的同时,也为自己能有机会坚持下去感到庆幸,感谢孙敏老师的不抛弃,也感谢自己在艰难时刻的不放弃,同时也遗憾这三年时光太短、自己学的不够,我自知自己科研天赋一般,能跟着孙老师一起前进实属老师厚爱,三年的时光里
湖北医药学院科研团队超7成考研成功西安交大、华科同济、厦大…(湖北医药学院科研成果)插图
,从一开始的小白到后期的被安排成为网状meta组的组长,从一开始不知论文为何物,到后期孙老师带着我完成发表四篇sci,一切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与孙老师的倾心教学。插播一点点科研经历与成果对于我考研的 助,我考研初试的排名和分数都处于劣势情况,本身内心也极度的不自信,一度打算放弃复试,但是孙老师和团队成员在了解我的情况之后都积极鼓励我利用科研优势去搏一把,果然,科研方面的经历与成果成为了复试面试老师兴趣点,也成为了我最终一志愿上研的起跳器。对于还在我们团队以及每一位坚持科研学习的本科生,我想说:请千万坚持下去!科研的学习是漫长且枯燥的,甚至无数个日夜的付出之后并不一定会有成果,但就是这样一条艰难的路,才是使你站的更高、走的更远的那条路!走着走着,花就会开!韩梦琪: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恍然间五年的大学生活已经结束,毕业生的头衔终究还是落到了我们头上。最讨厌这种毕业分离的时刻,与过去五年挥手告别,与湖医药渐行渐远……回想过去五年,努力过,也颓废过,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屡次受挫折的失落,最让人刻苦铭心的还是那些努力奋斗的日子。现在想来,加入附属太和医院孙敏老师的精准医学科研团队是最不后悔的一件事,在这个团队的一年半时间里,收获了很多本科学不到的知识,也收获了同学和老师的友情。在学习知识方面,老师每周都会在周末抽空给我们讲课,包括丁香园里要花钱买的视频课程,他会细心给我们讲解,讲完后让同学们自己实战操作,不会的再去请教老师,这真的是一个能让人真正学到有用东西的过程。后来,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老师会给我们布置任务,大部分任务都是在寒暑假期间布置,没有deadline,也不会占据太多的时间。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向组长请教,也可以询问老师。关于老师,孙老师是一位体贴、关爱同学的知心朋友,在校学习期间,他总会让我们以学习为重,到期末考试阶段,他会暂停每周小课堂,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复习备考。有这样一位体贴的带队老师,在这个团队完全不会感到任何的压力。关于队友,不得不说,在这里结交的几位朋友都是集热心、优秀、有趣等等好的形容词于一身,我们不仅在学习科研时互相 助,也在复习备考时互相鼓励,资源共享。在大学里能认识这几位好伙伴真的是很荣幸很开心。我们一起上过课,一起在科研教室复习,一起打过球,一起啤酒辣条畅谈,回想起来异常珍惜那段难忘的时光。不管做什么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科研也是,会有让你焦头烂额的问题,但是,当你历经辛苦熬过这些困难,你会发现但凡辛苦都是礼物,你会成为别人眼中遥不可及的梦。我遇见过有学弟说要加入我们团队,却在不到一个月就退出,也有学妹问我科研怎么样?自己适不适合?对于这些问题,我只想说关键在于坚持,学习科研固然是好的,因为你会比别人多一项技能,在考研复试阶段也能更有优势,而适不适合则没有意义,只要你有坚持下去的决心,没有什么是不适合的。放弃很容易,可坚持一定很酷。全家福看看我们的全家福吧!祝大家前程似锦,未来可期!孙敏博士简介孙敏,武汉大学肿瘤学博士,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普外科4病区副主任,丁香园特聘讲师。研究方向为肿瘤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据、分子流行病学。共发表sci论文25篇,最高影响因子8.73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科研工作微信公众号:freescience联盟创始人,frontiers 系列、bmc系列杂志的审稿人。frontiers in pediatrics和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杂志责任编辑。来源:湖北医药学院freescience联盟 编辑:郑建超 审核:徐秀娟 终审:孔祥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