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上清北!这届华师学霸太强了!保研本科生研究生绩点_网易订阅(七中清华北大考上人数2020)

在华师
有个学霸学院今年29人保研
其中7人保研清北
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霸是怎么炼成的吧

2021年,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总共成功保研29人,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圆梦清北的是2018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廖晓燕、吴攸和许俊怀,以及信息工程专业的李创锴、林泽嘉、许志颖和赵佳佳,保研清北人数接近学院总保研人数的1/4。

保研清北,不像表述结果的话语那样简单。下面,是一些关于他们成长的故事。也许,你能在他们的经历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获得前进的希望和力量。
从一无所知到坚定目标
她选择勇敢往前冲
这就是廖晓燕
以拼以勇抵达所爱

回忆起接受北大预录取的时刻,廖晓燕仍然觉得梦幻和激动,这个结果超出了她的预期,北大是她在抵达前从未料想自己能如愿的目标。
刚入学时,廖晓燕并不知道研究生这一概念,直到新生教育周学院请已经保研北大的师兄做讲座,她才知道保送研究生的制度。她也曾疑惑读研的意义,但在和前辈交流的过程中,心中的答案逐渐清晰:她的理想需要更为精深的专业知识支撑,本科毕业不是她的归途。因为科目短板,廖晓燕知道自己不适合考研,便坚定了保研的目标,且细化到绩点、科研、论文、专利、比赛每一方面。

心中有了热爱和追寻,不遗余力是她坚定的选项。刚入学,她清楚自己是科研小白,需要老师的指引和提点,就一大早坐在实验室门口等老师开门,趁此机会问懂疑惑;发现自己对“电”和“计算机”的内容更感兴趣,她就在学习学院重点的“光”之余,利用一切时间跨专业自学。她的好友柴洁云毫不吝啬地夸赞她“是我见过最努力的女孩”。后来,面对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兴趣完全吻合的北大导师,她也是用这股韧劲和勇劲三番五次地给导师发邮件,才争取到了机会。
大学本科的这段旅途,廖晓燕一直坚持在自己的赛道上努力拼搏,遇到和预期不符的突发情况,她不会轻言放弃,而是迅速调整,以积极的姿态灵活应对。她始终认为:“不要焦虑,没必要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处比。做你自己,你就是最棒的,就是自己的主角。”
怀揣儿时的梦想进入大学
他不惧挑战
踏实追梦
把每个细节做到位

受纪录片的影响,李创锴从小便对理工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着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梦想。带着“做出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想法,李创锴在大二上学期加入李嘉铭老师的团队进行课题研究。面对老师提供的四个课题,李创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困难程度最高的一个。尽管前路充满未知,他依然坚定地带着“挑战自己”的信念开启大学的科研之路。
确立了目标和方向,李创锴便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投入到实验室中,利用丰富的实验资源持之以恒地尝试新想法,开拓新思路。“细节”是他反复提及的词。他认为只有把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才有可能获得比其他人更好的成绩。李创锴曾为改进某一装置与导师讨论许久,阅读大量论文,在实验室潜心研究两个星期,最后因改动其中一个细节而取得进展。“做出结果那一瞬间的快乐,总会让我忘记前面一段时间的辛苦和劳累。”在实验室“扎根”的日夜是李创锴积累经验的关键时期,也是他稳扎稳打、步步前行的重要保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李创锴的实验成就从练习“贴玻璃”开始,为了提高熟练程度,他曾在宿舍反复地练习。在老师李嘉铭看来,除了努力和坚持,勤于思考是李创锴另一优秀特质。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李创锴会在思考后,带着设想的方案和老师进行讨论,“他不仅仅是‘埋头拉车’,更懂得‘抬头看路’。”
“为世界留下点什么”是李创锴的理想,他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保研后,李创锴仍留在实验室完成之前的项目。他将继续以勤奋和自觉为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即使大一的绩点并不占优
也不要怯于寻找发光领域
在感兴趣的领域深耕

和许多初入大学的新生一样,学习和生活上的诸多变化让吴攸感到不适应,这种迷茫让他难以专注学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他第一年的绩点并不理想。在朋友胡宏程看来,吴攸突出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因此否定自己,而是带着认真和执着的劲头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科研。
吴攸一开始并没有确定好科研方向,而是抱着“多尝试”的心态,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他曾研究电子设计,在意识到这并非自己擅长的领域后,在师兄推荐下前去寻找邓冬梅教授。回忆起和邓老师的初次见面,他形容是戏剧性的一幕:没有约定的见面时间,没有确定的研究方向,仅仅是一句“我能加入您的课题组吗”,让吴攸意外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导师和领域,也让他的科研之路从此有了明晰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吴攸认为迷茫是正常的状态,但还是要努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让自己舒服”的天地里脚踏实地地学习。

在确定了保研的目标后,吴攸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采取了“保论文优势,争学业绩点”的策略,督促自己提高学习专注度,慢慢提升绩点。通过不懈努力,大三这一年吴攸的绩点位列专业第一,为成功保研争取了更多的可能。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兼顾学业,这或许让人压力感十足,但吴攸觉得并不需要刻意地平衡科研和学习的比重,“这两者是相互结合的,可以在科研中巩固所学知识。”
“走着走着就到了。”吴攸总是以平常心对待挫折,用“佛系”评价自己。在论文投稿的道路上,他经历过多次被拒,但他并不将此看作失败,而是将之视为一个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过程。得知自己成功保研,吴攸感到心安,他可以放下心来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发展。
总有些无法预料的突发情况
像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
计划全部打乱,焦虑倍增
前路应该怎么走
专注当下,“做个笨小孩”

“我要做出点东西来。”这句在采访中被许志颖反复提及的宣言,承载了不少坎坷。大一下学期,许志颖进入本科生实验室担任助理,高年级师长的示范与鼓励让他很早就坚定了保研的决心。他用一年时间专攻论文阅读,历经沉潜,本想在大二下学年“大干一场”,怎料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跃跃欲试的步伐还未迈出,就被迫中停。“那是我人生最困难的时期。”做不了实验,科研举步维艰,家人的病情又接踵而至,“我很想保研,但其他人太厉害了,而我什么也做不了。”种种压力让他经常失眠到凌晨三点。
大环境无法改变,只能重新调整,找到自己的节奏。许志颖的指导老师李嘉铭说他“闲不下来,疫情期间做不了实验,就开始在家整理文献综述。”焦虑的低迷期让他静下心来思考,“要做出点东西来”的信念便是沉淀的结果。疫情期间的沉潜,让从前“很躁”的许志颖整个人都变了。大三这一年,除了春节,他每晚都在零点时分离开实验室,虽然休息时间很少,但“做这件事我很开心,也不会觉得烦恼。”

谈到做科研需要的品质,许志颖回答:“当个笨小孩。”回想起自己的第一篇论文,许志颖自我打趣道“觉得很笨”。但只有在枯燥重复的科研生活中,坚持对“很笨”的事情进行思考,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定期复盘,才能收获进步。
相比于理论,许志颖更想做与应用相关的研究,“我肯定要做点东西出来,真正地 助国家攻克难关。”对于许志颖,科研是成就他的机会,“每个男生小时候都想成为英雄,做科研很累,但它让我有了做英雄的机会,我以后的人生都会为这件事感到自豪。”
好多事情都想尝试
可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
那就试试把责任心拉满
责任感拉满

学习、科研、学生工作、篮球队,林泽嘉的大学生活由多方面组成。在舍友叶朗桦看来,林泽嘉是一个“责任心拉满”的人,极强的责任感让林泽嘉能够出色地完成各个方面的任务。谈到时间管理的秘诀,林泽嘉认为,划分事项的优先级尤为重要,只有合理划分,才能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时间规划,保证做事效率。
在多重压力之下,出现“失衡”的情况总是难免的。但当他全身心投入进工作中时,他常常会选择先处理好关系他人利益的事情,再将其他没做到位的方面一一补足,他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牺牲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正是这样“先服务他人”的责任感,让他连续两年获评校级“优秀团支部书记”,成为华师的一名模范党员。

林泽嘉的责任感还体现在邓冬梅教授课题组的系统化管理上。大二下学期,林泽嘉和吴攸一起合作,针对课题组原有不足,细化了课题组的招新、例会、 带以及管理流程,逐步形成组内培训体系,搭建起了完整框架。发展至今,课题组已实现新生招新、小组讨论以及实验室管理规范化的目标,为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平台。
回忆过去三年学习生活,林泽嘉无比感谢给予他建议的师兄师姐,他们的话语让他在应对困难时依旧冷静沉着,面对选择时保持清晰客观。作为大四的师兄,他想给处于迷茫状态中的师弟师妹们的建议是:坚持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暂的精神愉悦,因为“真正的快乐源于恒久的努力”!
听从内心的声音
做自己想做的事
游刃有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踏实走好每一步

初入大学,许俊怀就规划了学业走向:保研至国内顶尖 或出国深造。大一的许俊怀经常泡馆学习,可大一上学期的绩点并不如愿,“觉得自己的努力不比别人少,但竞争不过别人,最后得不偿失疲惫不堪。”比较和反思后,他意识到了大学与高中学习的差异,不再一味地埋头苦读,而是采用“不完全应试”的策略:在平时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扎实专业基础,期末则根据老师的出题风格和重点内容复习,这样就能学业和成绩“两不误”。
正是因为大一要求自己稳住的绩点基础,才让他大二大三有时间精力尝试科研,他加入了黄家辉老师的课题组。在课题组尝试产出论文的阶段,许俊怀也曾奔溃、毫无思绪、看不到希望。“理论物理的研究方向,计算是很复杂的,有时候要算几十遍,论文也改了几十版。”“有没有想过写不出来怎么办?没发表今天会是怎样的结果?”他摇摇头,很坦诚,“担心肯定是有一点的,但更多的是想把它做出来,没想那么多。”即使这篇论文前路未知,许俊怀仍然选择坚持,跟随指导老师的脚步,和队友并肩作战。

无论做什么事,许俊怀都喜欢提前做准备,这让他能游刃有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闲时与朋友外出游玩,看看电影,写写文章,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脚踏实地,保研便水到渠成。“直到今年6、7月份,我才去细看自己可能会有哪些加分。”许俊怀认为,无论是绩点、竞赛还是课题、科研,追求自己想要的最重要,只要走好每个环节,便能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一直在等待属于自己的机遇
可它真的来临时
我能不能顺着梯子抓住它呢
顺着梯子往上爬

赵佳佳回想起自己收到预录取通知时的情景,觉得像做了一场梦。“收到邮件后我字字斟酌比对,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做到了。”保研之路是坎坷的。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面试开始的前两天,赵佳佳才收到通知。“说实话我没什么信心,但还是要尽全力准备好。”这次机会是赵佳佳的意外之喜,准备面试的两天里,她每晚都只有三个小时的睡眠。焦虑,也兴奋。无数次的自
七人上清北!这届华师学霸太强了!保研本科生研究生绩点_网易订阅(七中清华北大考上人数2020)插图
我介绍练习与答辩场景模拟是赵佳佳“临阵磨枪”的方式,准备时,两包润喉糖被她吃掉了一包半。
在团队成员丘蕙欣眼里,赵佳佳一直不算一个太幸运的人,可即便比赛延迟,专利申请无果,论文不断返稿,她也从不抱怨。“论文返修那段时间正好遇上期末考,压力大的时候我就去操场跑两圈,想些快乐的事,思考一下明天要做些什么……”在赵佳佳眼里,人要想得周全,但不能让顾虑与压力成为前进的绊脚石,“与其患得患失,不如着手去做,抓住每一个机会。”

大三时,赵佳佳加入了指导老师邓冬梅的团队,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次机会给了她一把向上爬的“梯子”。基于曾经学生工作的经历,“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是赵佳佳最大的收获之一,她也一直相信做事干活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刚加入团队时,我积极了解课题组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揽组内力所能及的事务。”积极的态度和团队成员耐心的指导,让她很快就适应了团队合作的氛围、慢慢扶稳“梯子”一步步向上走。
“多去尝试,把握住每一把向上爬的梯子。”回首大学四年,赵佳佳总结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追梦路上
他们各自精彩
但热爱、勇敢、拼搏、坚持
是他们青春的共同底色
个人成才更是离不开学院的助力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支持
明确目标,调整制度

对于今年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29人保研,其中7人保研清北的成绩,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院长水玲玲和副院长王金东表示赞许和认可。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具有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保持较高的升研质量。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以“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为院训,秉承刘颂豪院士“创名牌专业、建一流学院”思想,以“立德树人、适应需求、应对变化、注重创新”作为教育理念指导。据水玲玲介绍,学院对于本科学生的培养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结合学院的理工融合和学科交叉特色,“追求既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也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产业人才。”此外,学院深化实践四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为每个专业梳理了教育目标和核心能力,且明晰各类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路径。”王金东说。

在引导学生发展的道路上,制度调整也是重点。王金东不希望学生“为了科研而科研”,在推免、评奖等方面,学院会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地探索合适的制度,引导学生做出有价值有贡献的内容,能把“科技报国的实施路径和条例有机结合起来”。本科保研升学只是同学们的选择之一。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每年都会培养一大批光电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各个领域。另外,学院还通过“不忘光电来时路”的院史教育讲座、“师兄师姐回校说”、学科导论的“光学发展中的课程思政”专题以及教师榜样的力量,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历程、科技发展和科技前沿的情况及意义,培育和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动力。水玲玲表示,未来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将在“立德树人”和“注重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专业型和创新型优秀人才。
配备软件,助力成长

在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匡杰看来,这7名保研清北同学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学生不懈的个人努力,学院的“软硬件”配备和良好的氛围也助力着学生的成长成才,“软件”和“硬件”主要分别体现在光电子协会和本科生科技创新中心。
光电学院大部分的本科新生会在大一上学期加入光电子协会,一个为本科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从大一到大四全方位服务的学术性学生社团,参加为期一年的科技创新技能训练营。在协会中,师兄师姐们会向师弟师妹们分享学习经验,带领师弟师妹们参与专业比赛和科研项目。匡杰认为这是很好的传承,“‘传 带’的形式一打开,就被持续不断地延续下去。”经过一年的学习和锻炼后,学生将选定自己研究的大方向,分流进不同的专业组或专业团队,继续深入训练和接受更加精细化的培养。
齐全硬件,引领实践

光电学院科技创新工作负责人张准认为,在协会的这一年能“ 助同学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对于本科生科技创新中心,张准说“学院像对孩子一样关注它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张准会汇总教师们的科研需求发布给学生们,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导师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利用科技创新这个平台为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师生的合作共赢,“我们学院很多老师都愿意带着学生做科研创新的实践,这个很重要,只有体系但没有老师的支持是不行的。”

邓冬梅教授团队
看到学院顶尖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张准欣慰的同时,希望制度的普及能受益更多的学生,“有些学生你提供了平台他会自己主动寻找资源,但有些学生就需要推一把,在人生的转折点,引导多一点,结果就会不一样。”张准表示未来需要在培训课程设置和导师和学生的衔接方面多下功夫,“培训课程要更合理更全面,理论的、应用性的、趣味性的都要涉及,不偏重一个方向, 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点。”
平台和资源只是加码,个人的不懈努力才是关键。匡杰认为光电学院拔尖的同学都十分积极主动,“他们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会主动地去了解和谋划相关事情,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但他们并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会只顾自己的发展。哪怕平时科研很忙,他们也还是会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学生工作,服务同学,和同学们互 互助,彼此关心,共同前进。
上下合力拧成一股绳
骄人成绩水到渠成
最大程度利用平台资源
心怀理想不懈努力
我们终能成为
更好的自己
第三届
华南师范大学英文征文比赛
正式启动
一、征文主题
讲好中国故事
二、征文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具体写作内容和要求请扫码查看
三、奖项设置
征文活动将由专业老师组成评为小组进行评审。奖项设置如下:
被录用稿件会在学校英文网发布+获奖证书+惊喜大奖
一等奖1名:华为运动智能手表(雅致款凝霜白)+英文原版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飘)》+叹华师帆布袋+华师大纪念t恤
二等奖2名:富士instax拍立得(一次成像相机及绯樱粉藏四时礼盒)+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英文版书籍+叹华师帆布袋+华师大纪念t恤
三等奖3名:华为huawei freebuds 4i主动降噪无线耳机+傲慢与偏见英文版书籍+叹华师帆布袋+华师大纪念t恤
优秀奖若干名:金士顿(kingston)32gb u盘+《动物农场庄园》英文原版animal farm+scnu马克杯+叹华师帆布袋
四、咨询方式
重要内容将在此群发布
截稿时间已过半
还在等什么?
赶快投稿吧
丰厚大奖等你来拿
采写丨刘雅萱 张懿
瞿彦怡 廖洋 徐金妍
江雅静 林铭敏 康琦悦
摄影丨袁颖贤 邱渝欣
关秋娴 陈辰阳 陈榆斌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丨吴烨 何逸遥 李粤敏 劳思琪
执行编辑丨练杏汶 杨世宸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杨柳青
可以第一时间
看我们的推送哦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