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走向哲学,准备报考哲学系研究生——我的大三日记(5)大学…(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

关注本公众号,每日收到干货

关注本视频号,预约最新直播↓↓↓
0

本次内容提要
前段时间,我整理发布了我的大一和大二期间日记,参见:
大一日记合集:
大二日记合集:
现在,我继续整理发布我的大三日记,希望给大家更多启发,也让大家获得更多研究素材。
已经发布的内容参见:
本次继续发布第三篇,时间跨度为2000年10月20-27日。
这段时间的日记中,记录了我是怎么从心理学走向哲学,并准备报考哲学专业研究生的。
我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感到深深的迷茫,就一直在想办法寻找方向。
那个时候,我就通过阅读周国平先生的书籍,获得了一些启发和慰藉。
接着,受他影响,开始关注哲学。
后来,又结识了一位研究中国哲学的老师——丁为祥老师,也深受感染。
于是, 之前还在考虑报考心理学研究生,而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决定要继续在哲学领域进行深造了。
以下是日记正文:
1

生活经历及感悟
2000.10.20
下午时间写成《茶馆》本子。
晚玩朴克,屡出错牌,最后一把绝好牌竟被垮庄,对手笑,对家急,我心如止水。
扑克我总是玩不精,这反映出我学新东西不快,但我愿意在感兴趣的方面缓慢而执着地做下去,比如读书,健身。
下午如约去**处,他带我拜会了老*——一个抽烟厉害,身体不大好的中年人。
交淡时听的多,说的也不少,但总心存敬畏感,以至谈自己未能很深入。(出来时**说感觉我“没放开”,“像在作思想汇报”)。他似乎认为我没做过深入的哲学思考(当然确实没有,但能感知某些问题的重大性和复杂性,读书是为求得解决或者说使自己能更请楚更明显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从而促发思考)。
他对周国平的评价让我有些吃惊但又并非无法接受,这是第二次听到对周的反面意见(头一次是*叔,也是中年人)。
临走时告诉我要反思自己是怎么长这么大的(实则做哲学思考,再读刘小枫《沉重的肉身》(当晚翻了,是讲现代性伦理的)。
晚去***处,弄好了文稿《寻求智慧的人生——我读周国平》存进软盘,准备明天去打印。
他跟我谈到他办教育实践学社的事,还让我去讲讲话(下周末),盛情一片,看来不去不行。
晚,抽最后一颗烟,只几口,便对那味生厌,灭了,连烟盒扔进垃圾桶。
实际上,还是搞不懂为何要吸烟,不希望成“习惯”。
平时抽烟多在晚饭后或晚间散步或独坐时,似觉可“配合”思考,确实起到一定作用,有时抽觉着味挺香,心旷神怡。
那么,或许是今晚抽的时候不对?!没有该不该抽的问题,只有想不想抽的事。
人们认为抽烟的最大危害是健康及寿命,晚读罗素传记,知其烟龄长达78年,临死前也未放弃抽烟斗的嗜好。
下午打了一下午扑克,晚修改打印稿《寻求···》,实难满意,觉得前面部分行文生硬!这是由于大段摘录周原文所致,不喜欢这种写作方式。
这说明作者的浅陋和幼稚,我以后不这样了,此文就当作我目前状况的一个写照和与以后写作的分界线吧.(若问我为何已意识到此文的问题仍不放弃,因为此乃约稿,不打算(懒得)重写的。)
不想看书,现在书看太多了,思考太少了或者说时间太紧了,不够既看书又思考的,再次较为强烈地感到:我要“下山”,像查拉斯图塔拉那样,我也感到了力量的充盈,需要放出一些。
而且,在做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同时,思想会活跃和明晰得多——与此时读书相比,若说更长远一些的情况,也想到了,大不了终老小县城,永远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昨晚读维特根斯坦传记,得知他做了六年小学教师和四年修道士(都是自愿)。
2

还在抉择人生方向
我说的多了点,但我确实不知该怎样说。
下午课上看杂志,**转过头来“批评”我这种行为,我跟他说,我这是在学“做人”。而课上讲的是教人“做事”,他大笑,“学做人是拿在嘴上说的吗?!”我惶然了!
我当时看的是《青年文摘》,上面有了老师推荐的一篇《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我还看到一个在农村教书20年的中学物理教师的事迹。
今天上课无心,晚读尼采和罗素。
晨,爸来电话,告诉我他们单位已筹建网站,给员工每家都拉了根专线。
听了很振奋,这两天一直在思考,物质生活的好坏到底重不重要。结论倾向于“不重要”。
现在我想,“一个民族,一个人,究竟活比死好,富比穷好”,确实这样。
这一辈子要怎么活?难道因为终点是否定一切的死亡就“无所用心”了吗!
“生活是最重要的,不求什么不凡和不朽,活得真实自在,此生足矣“(我在《寻求···》中的话)
可是,什么是生活呢?除了读书和思考,我的生活里还有什么?
看来,我是有所用心的,把用心之事变为自己的职业,当是不得不做的最佳的抉择。
那么,做个学者和教师吧,把今生不得不做怎么也割舍不掉的事拿来做职业,能做的不好吗?做得好的职业能不是最适合自己发挥价值的职业吗?
人不该“不劳而获“,既然终生得依附同类生活,总要为别人做点什么。
当然,做得越多越好,而且,最好是做自己喜欢又适合做的工作。这样,不但自己可活得充实自在,别人亦因你受惠,当是不枉此生了。
读《尼采文集》第35-40页,服膺于其伟大又朴实的洞见。
“我不知道除了以游戏方式处理伟大事业以外,还有更好的方式。“!!p44
我在怎么生活呀?晚上早早回来,坐**床边胡扯一通,有人说话便去搭讪,以在玩笑中品尝到点说话的乐趣为满足……
生活没有目标,难过啊!*问我如何打算,我说还没定。
人若不进取,焉能活踏实?生活死气沉沉,原地踏步,这样是在污辱生命!
我不做苦行僧,生老病死,人生的苦还少吗?能争取好条件,活得舒适点,为何不去?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佛徒见笑了。)
我冲动什么,又怨愤什么?可笑,谁逼你了,谁限制你了?是观念,或更准确一点说,是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生存的荒谬感,一切皆虚妄。我做什么都没用,死了就一了百了,那么我该做什么呢?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不错吧。可又不能不考虑谋生问题,不能不考虑整个家庭(比如回家乡教书,收入之低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这里不能再“理想主义”了!)。
而若放开手脚去追求物利,我又做不到,并非怀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想法,只是打心眼里不好逐利,那么这样吧,精神生活第一,物质生活也不能一点不管,就追求个尽量不影响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吧,勿”耻于言利“了!
现今社会,人都得自力更生,消费都在上升(教育为首,对知识型人来说),处处要钱,自己不挣怎么行?花着父母的钱还“理想主义”,“不言利”?可耻!说轻点是幼稚。
3

准备报考北大哲学系
晚下着雨,我从研楼回来,打着伞(有点破,老*追着送的),脸烫着。
这一次受“当头棒喝”的感觉不如上次强了。
*认为这次交谈比上次成功,原因是“问题”(我的)凸现出来了——我只不过在他的努力引导下说出了“性”与“死”这两个人整体的难题而已。
实际上,我认为并非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能意识到,我自已便是上了大学后才隐约有感觉,而刚才那样总结也是由于他提示得相当明显,我在周国平的自传(发表于《中国新代思想家自白》)上看到过那样说法。郭似乎把那问题普遍化了——我表达不清。
今两次对人谈起报考北大哲学系的打算,第一次是**问起,二王知道多鼓励之辞;第二次对*说起,而他并没问我考哪个学校。是我不够自信,说出来以求精神援助?他多从事务的可行性给我分析和建议,实即提醒我要现实些(那时我的脸开始发热)。我确实没多大把握坚持这打算,但听了他的话决心加倍努力。
走时,他建议我回来写下当下想法(感受)。我照办了,管它是否利于成长呢
从心理学走向哲学,准备报考哲学系研究生——我的大三日记(5)大学…(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插图
,我喜欢这么做,不得不这么做——这正是我写日记的原则。
交往,我喜欢顺其自然,不爱有意包装和费心思,到我想去又机会合适时,自会去的,不为求教,只是聊卿。
“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我正是这么看,不当他们是老师的,不过*的“组织好语言,带着问题去”的建议倒值得听取。
思,我是怎么长大的?
挺顺荡,没多少忧虑,没为“性”和“死”的问题困扰(这样说不够准确,实际上,童年曾有一夜睡在母亲身边,忽因担心起她的死而大哭起来,但从未想起自己的死;上初中后对“性”很好奇,翻了许多书报,还幻想,却对女同学没动过非分之想;高中有了暗恋的对象。高三时诸念皆休,只想将来做什么合适。再有,友情、学习的乐趣让我很充实)。
不算敏感,天性乐现,心地善良,愿让别人活得好。虽意识哲学问题较晚(慧根不深),但悟性不差,胸怀也够宽容,故而读书未入偏狭之途;因天性乐观,虽有思不解或知难未进,但一直在积极生活着,偶有彷徨,却能较快恢复正常状态;欲望不多,知足厌贪,能耐寂寞,可守清贫。
再思,我适不适合搞哲学?
搞哲学需要什么硬件,不甚明了,但凭以上分析,软件材料(气质品性等)还可以,而这些我认为都不如下一条重要:个人的兴趣。还有什么比做喜欢做的事更报偿人的?研究哲学本身即是快事,即使不成,还可做个好老师嘛。再说,谁能在选路前肯定自己此行价值大于其它——或许有,但很少,且他们也只是“相信”而不可“证实”(只有上帝才能看清)。
所以,这个问题根本不成为问题,哲学是我的人生理想,非职业理想,或许将来我会在后者上遇挫,但只要坚持了前者,今生无悔,这还不够吗?
又思:为何告别心理学?
因为我长久以来的探索,是哲学给我的 助最大,且只在哲学园地找到了回应(那些我所喜欢的心理学家也可归入哲学家一列,如弗罗姆,而弗洛伊德、荣格等大家亦算是哲人);因为在心理学领域没遇到我所敬佩的导师(还健在的),而哲学方面有周围平、丁为祥等好老师;因为我不喜欢也不适合搞自然科学化的心理学;因为我喜欢以体验或思辩(西方)为主要探索方式的哲学。
“哲学和学教是痛苦灵魂的收容所。许多人怀着无可排遣的生命的苦恼,终于在哲学和宗教中找到了寄托。
可是,倘若有人因此决心献身哲学,却是一种误会。这就好比病人因为患病,便自以为获得了当医生的资格一样。”(周国平)
哈,首先我不是病人,第二,我选择哲学不是因为“患病”,而是出于爱好,而且,我也希望安抚那些痛苦的灵魂——这不是易事,我知道。
下午去书市,又买了上百元的书,包括《西哲史》《中哲史通》《科学史》《觉悟之路》等,准备系统学习了。
晚读《中哲史通》,兴味盈然,丁对我哲学上的引导作用很大,我读中西哲史是受他直接影响的。
作于2000年大三期间
觉得好看,请在文末 忙点个“在看”↓
这样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学习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咨询相关问题,有以下四种方式可以跟我链接:
1、直播: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我的视频号,预约直播(如果显示过期,可点击预约最新直播),直播时可留言或连麦咨询;
2、加群:点击下方按钮,关注本公众号,在后台回复“加群”,按对应身份加入“任炜老师生涯支持群”,将每天收到生涯规划相关资讯;
3、微信:添加我的微信,随时可向我提问咨询(均为本人亲自回复),还可索取生涯规划、志愿填报的干货资料合集。
添加任炜老师微信
4、培训:我将长期开设生涯规划与志愿填报培训,家长和从业老师皆可报名,参见文章说明: 满10人即可开班,可加上方微信咨询报名。
若有其他需要,可扫码查看:
关注本公众号之后,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发送以下关键词,可收到相关文章:
1.高一选科:“选科”
2.高中规划:“高中”
3.成绩提升:“提分”
4.专业选择:“专业”
5.综合评价:“综评”
6.志愿填报:“报考”
7.文科出路:“文科”
8.低分出路:“低分”
9.就业形势:“就业”
10.考研形势:“考研”
11.就业准备:“准备”
12.生涯教育:“教育”
13.心理调适:“心理”
14.励志故事:“努力”
15.幸福秘诀:“幸福”
16.学习规划:“学习”
17.高考减压:“减压”
18.录取分析:“录取”
19.是否复读:“复读”
20.大学规划:“大学”
志愿填报文章合集:“合集”
高中生升学规划免费课程:“课程”
操作方式:在本篇文章上方点击蓝字“ 任炜老师”,在下方图示界面中, 点击“ 发消息 ”,填写关键词发送,即可收到相关文章。

如有其他问题 ,也可以在我的公众号后台输入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很多相关文章。
见本文中的说明: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