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后又考了哲学研究生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访谈)(哲学以后从事什么工作)

截止目前为止,喜橙学姐已经在思庐陪伴了3届哲学考研学子备考,这篇文章算是给一直关注思庐的朋友们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这个总结集合了对三位在读的哲学研究生的采访,学姐想把ta们的个人经历和选择分享给你们。

她们之前分别在大厂、国企、教培龙头行业和出版社工作过,后来辞职考上了哲学的研究生,学姐希望通过对ta们的采访,让ta们的经历能以叙事的方式给现在正在备考哲学研究生的你们,或是已经在读研但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而陷入迷茫的同学们一些力量和方向。

采访的内容包括了以下这些问题:

1.你之前在什么单位/企业/公司工作?任什么岗位?
2.你的工作年限是多久?
3.你是换了几份工作才考研的吗?几份?
3.你的本科大概是什么水平?本科专业是什么?普通本科/普通一本/双一流/211/985/顶尖top985
4.你在本科的时候有想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工作了吗?
5.是什么原因让你找了这份工作?
6.又是什么原因辞职了?
7.你考哲学研究生的契机是什么?
8.你对哲学的哪个方向更感兴趣?
9.你考研的时候复习的日程大概是怎么安排的?
10.你现在是研究生几年级了?
11.你对未来的规划大概是什么?
12.你会推荐本科生考哲学研究生吗?
13.你觉得读研对你的改变是什么?有哪些?
14.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考哲学研究生吗?
15.如果现在有正在备考的同学向你们询问一些关于哲学研究生方面的问题,你最想和ta们说的是什么?(包括要不要考、怎么备考、工作好还是考研好、以后职业规划等等不限范围)

字节和心脏,只能跳动一个
1
小a同学

基本信息:
考研前是字节跳动策略运营,工作2年,毕业后就进入字节;
本科普本,专业英语;
目前就读于国内双一流高校,研三,外国哲学专业。

本科的时候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工作,但家里人对自己的期待比较高。进入字节纯属偶然,是因为我本科的一个同学在字节工作,ta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我内推过去了,因为字节有内推费,如果自己推荐的人被录用了就可以领取这个费用(这也是双赢吧,毕竟我也有工作了)。然后我随便写了个简历,稀里糊涂地通过了字节的一系列测试(包括智商测试、英语专八、面试等等),我就进这个公司了。

辞职原因比较复杂。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感觉到自己身边的人都非常优秀,自己工作也2年了,属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自己想寻找一些进步和突破,身边也有很多同事是这样的,工作2年后就去深造留学等等了,然后我就决定考研了。

至于选择考哲学研究生,主要还是因为兴趣,其次是难度也不是很高。我感觉我备考的时候的作息计划和复习计划不太适用于大多数人,我平均每天大概会学5h左右,大概备考了5个月,那时候心态也比较放松,基本是上午9-10点才会起床,复习累了就休息,没有太逼迫自己。我感觉读研的时候都要比备考的时候努力,现在也有点后悔,那会心态太好了,要是再努力一点,可能就不用调剂了。

我对外国哲学的各个方向都很感兴趣,如果非要具体一些的话可能就是对法国、德国哲学更感兴趣一些。

我现在研三了,对于未来也还没什么计划,还在思考中吧。

要说推不推荐其他人来考哲学研究生,我只推荐对哲学有浓厚兴趣的人来学习,并且要能够自己顺利地读一些哲学著作,比如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集》、柏拉图《理想国》等等,除此之外,其他的不推荐。

至于读研对我的改变,我感觉并不是【读研】这件事对我有什么改变,而是我自己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还有这个过程中更加确信了某些东西。但如果要说【哲学】对我有什么改变,这个改变是很大的,几乎是重塑了我。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再考哲学研究生的,我非常坚定我的决定。唯一后悔的就是觉得自己考研备考的时候没有尽力,如果再让选一次,我会更努力。

如果说让我给现在在备考的同学们或是正在读研的同学们一些个人的建议,那么我觉得是,你考研之前要先想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是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第二是自己到底能干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自己的,别人包括是父母最亲密的人,可能都比不上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自己首先要想清楚,这对人生的决定很重要。我觉得有时候要适当地忽视周围的人或是舆论的一些说法(比如哲学不赚钱,哲学没有等等),因为如果你真的对哲学感兴趣也很有天赋的话,你真的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过得体面。最重要的还是想清楚自己能干什么。

央企和五险一金比不过自由的随遇而安
2
小l同学
基本信息:
考研前第一份工作是中信出版社,人文社科图书的编辑岗,2年;
第二份工作是在 做英语老师;本科国内普通211,专业英语;
硕士国内top985,研二,外国哲学。

我本科的时候不学习,但是我一直在实习,有去过滴滴呀、新浪呀、快手呀等等公司都实习过。毕业的时候也是一个编辑朋友问我要不要去ta们出版社,我就说刚好也还没开始找工作,那要不就去吧,我就是挺随性的一个人,就去了。

我本科是17年毕业的,19年的时候,因为我爱人的工作调动回家乡,然后我刚好也在出版社工作了2年,有点安稳闲散,就业想换个环境,所以就和我爱人一起回到家乡去了。虽然其实出版社的环境挺适合我的,很轻松,我也觉得挺好的。现在韩炳哲不是挺火的嘛,我之前就负责过ta这边相关的工作。

然后所以回来之后,我就一直在家,就待了半年,就是有出去去日本玩儿什么的之类的那种,但是后来我跟我同学就是出去玩儿之后再回来就有就开始疫情了,就想着等疫情了之后再找工作吧,省得麻烦。然后当时正好一个契机,就是 正好招老师,因为不用坐班,所以我觉得挺适合我的,就去面试了,然后就很顺利去了 了。后来也是因为我爱人工作调动,我们又回去原来上班那个地方了。你们可以理解成恋爱脑什么的吧,但其实我个人经历比较特殊,我们认识时间很久,没有怎么分开过,所以也没有考虑异地什么的,而且我认为一份工作,对于我来说它的分量没有那么重,我觉得重要的是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也才做了这些决定。但我辞职确实都是这样一些原因吧,这个要承认。

然后就是决定考研,我没有规划很久,可能也是因为就是疫情的原因吧,当
工作后又考了哲学研究生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访谈)(哲学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插图
时在 上班也比较弹性,然后工作内容也逐渐开始重复枯燥了,闲下来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哲学,觉得蛮有意思的,我挺好奇的,再加上我爱人给我煽风点火支持我去考,我自己也想回学校待一段时间,就去考了。但整个过程我心态是比较平和的那种的,没有特别大的压力。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当时的大环境吧。

关于备考建议,我觉得因人而异吧,因为我当时报考的学校很好,国内顶尖,所以想着考不上就算了,心态反而比较平和,我的建议还是放松一点,可能反而更有利于你的复习效果,不要太过于纠结一个投入和产出比。你只要去想读研对你来说是一个挺好的事情,或者是选择去体验一下,那去尝试就好了,不是读上了就高枕无忧,也不是读不上就全没有出路,你想研究生毕业也还是要面临就业压力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倒雪碧
基本信息:
考研前在国内一航空公司(国企),乘务员(辞职的时候刚升公务舱乘务员);
本科普通211,专业社会学;
硕士国内双一流普一本,研三,专业外国哲学。

本科时候不学习,因为不喜欢惺惺作态酸溜溜的样子(不知道自己怎么那么愤青),所以算是故意不去学习的吧。心智上也还不够成熟,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一叶障目和愤世嫉俗吧。而且因为不够成熟所以处理不好学校舞蹈队和自己生活的关系,导致自己身心俱疲,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和艺术团的朋友们的关系。但大一大二的时候几乎每天泡在排练厅,演出的节目也是一个不落,可能也是这些履历得到了航空公司的青睐吧。

找这份工作主要是确实首先是自己的外形、身高符合公司的要求。之前根本没往这方面想,是在看招聘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专业(社会学,懂的都懂…)能做的岗位好像都是不限专业的岗位,所以干脆就把找工作的范围扩大到不限专业的那些工作去了。我其实一开始想找艺术类、舞蹈类的工作,但是专业壁垒很厚,我的专业只适合考公考编,但也考不到很好的岗位。岗位不好是其次,主要是我不想去考公考编过安稳生活,我不想做那种一眼看得到头的工作。所以综合考虑其实乘务员的工作很适合我,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一开始很新鲜,而且通过面试非常顺利,有的同学面7、8次都不一定上,我第一次面公司就通过了。你们知道,这种事情,面试都过了,不去的话一辈子都会遗憾的吧,事实证明确实也是这样的,我到现在都不后悔自己做过这份工作。自己当时其实也很好奇乘务员工作能有多高。再加上当时几乎是5000个人中只要了几个人,也觉得应该是一个很抢手的工作吧,然后就去了,但到培训中心的第一天我又在想,要不拎着箱子回家算了。因为身边的人、家人朋友都很惊讶,我怎么会找了这份工作,这可能和他们预期不太符合,而且好像也和我对自己的预期不太符,所以自己一直没有归属感。

辞职的原因很多,考研的紧迫性是其中之一,大概可以占60%。我们那会是飞4天休息2天,所以如果我决定考研的话,我没有办法确定考研考试周末那两天我是休息期。此外,我是个必须要计划生活的人,我们的排班经常临时才会出来,我没有办法预约自己的时间,经常感觉被公司拴着,而且要经常出差,出班晚的话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明天会在哪里,这对我一个i人来说是有点消耗的。加之请假是真的难如登天,有时候家里有事需要 忙,自己也不能及时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所以综合考虑之后,虽然很不舍,我还是递交辞职报告了,然后就开始备考了。

我备考的时候每天7-9点都是健身运动的时间,所以那段时间气色很好,也很健康,当然学习效率也挺高的。但是过于规律的生活大概持续了2-3个月之后,我因为突然谈恋爱就打破了一些学习节奏,而且这种要求过于严格的自律生活自身就很脆弱很容易被打乱,所以内因外因一起爆发,我干脆被迫放弃这种规律生活,在10月开始我几乎一周当中只有3天在学习,而且3天中可能还有1天是在嘈杂的娱乐休闲的地方学习。我情况比较复杂,总之不得不这样吧。就是这样一边玩一边学一边焦虑中度过的复习,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在胡桃里听着《男孩》背《小国寡民》,在麻将馆里整理朱熹和阳明的知识点的场景。真的是运气吧,我虽然没有上线一志愿学校,但是也调剂到了一所比较满意的学校。而且我还有些庆幸,因为后来遇到的导师和同门真的太棒了,我有预感我们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这些幸运很难说去到一志愿的学校反而没有了,所以有时候看起来是不好的事不一定真的是不好的事哦!~

但我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提倡的,这只是一种无奈的乐观吧。希望大家真的要在复习途中坚定信念,不要中途因为一些事情打乱自己的计划。当然这需要运气,也需要勇气。有的事情来了也挡不住,这时也可能需要舍弃一些事情,可能是对你的人生确实也很重要的事情,但不舍弃也不一定就过不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我感觉人生就是这样,满是冲突和选择,不止是考研是这样,一生都会是这样。所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真的很重要。一个好一个坏的选择算不上是选择,只有当两个选项都好的情况才叫选择。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考研吗?我可能会先犹豫吧,毕竟我确实很满意之前的工作,而且读研之后发现和自己设想的区别很大,加上毕业之后大概率不会找到比之前那份工作待遇好的工作,所以一下子有点想不清楚读研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另一方面,我在考研和读研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收获和成长(也有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成长了所以才考上研的吧,说不好,因为我一直相信想要得到某种东西,必须先成为配得上这种东西的人),我这么说会有点单薄,因为我无法描述我获得的那些东西对于我和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哲学考研带给我的代表是一些突破性的认知改变,哲学考研前对于考研后的我是降维的,没接触过哲学,没考过研,或是人生没有重大转折的朋友们会很难理解或不相信我说的这些感受。

现在情况就是可能毕业后工作会不如以前吧,这确实是一个败笔,但是我觉得我的人生如果没有这一段经历和成长,真的会很遗憾,我会对自己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非常非常遗憾,虽然我可能也会幸福,或更幸福,但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不后悔哲学考研。因为我们不止想要快乐人生,不止想要物质富足的体面生活,不止想要幸福和顺利的人生,我们还想要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我们还会想拥有这种能力,我们还想自己不是侥幸拥有它们的。

话说回来,虽然哲学是推荐学的,但若将其作为自己的专业或职业,还是要慎重决定,因为找工作真的会比较艰难(文科的处境都差不多)。如果只是想要这些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反思,只要保持对哲学的接触和兴趣,认真工作和生活,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是可以获得的。

以上都是三位同学想对大家说的肺腑之言,如果你能从中得到一点关于自己人生选择的答案,那就是这篇采访的意义吧。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ta们,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ta们会看到的~
如果需要哲学考研内部资料的同学,记得关注公众【思庐哲学考研】领取嗷~

备考和读研的过程也是想清楚一些人生问题的过程,那些之前有着好工作,之后又辞职考研了的同学们,现在也在认真努力地生活着,哲学不会让真正喜欢它的人失望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